截至2025年11月5日,向家壩電廠已連續安全生產達5000天,生產清潔能源超4000億千瓦時。在這一成績的背后,是關于責任、智慧與堅守的生動實踐,凝聚著每一位職工的心血與汗水。

向家壩電廠左岸廠房
體系支撐,夯實制度根基
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確保“人人肩上有擔子,環環相扣有標準”。88份管理標準、412份技術標準、30份應急預案及處置方案、91部圖冊、432份定值單……標準化管理讓制度始終跑在風險前面。
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刑事風險普法、防震減災、消防知識等各類主題鮮明的安全培訓,針對性開展事故預想與反事故演習,多樣化組織技能比武,推動“安全第一”的理念內化于心,規范操作能力外化于行。
不斷優化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系統性開展防洪度汛、抗震救災、大面積停電等綜合性應急演練。2024年首次借助直升機開展“水陸空”三位一體應急演練,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同年,向家壩電廠獲得“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

借助直升機開展應急演練
精益管理,筑牢安全堤壩
始終將安全生產擺在首要位置,通過巡檢、隱患排查和設備維護等精益管理,讓安全風險可控在控。超85000份操作票、超55000份工作票,“兩票三制”的落實落地讓安全更加堅強有力。
實施精細化巡檢,對機組、壩頂以及廊道等部位的每一個設備進行細致檢查,及時發現缺陷并予以消除,確保設備安全。

深入開展隱患排查
積極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做到隱患早發現、早整改。2025年1月以來,開展安全檢查達285次,整改安全隱患782項,為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目前,向家壩電廠累計10年實現機組“零非停”目標。
創新驅動,激發安全活力
建設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首個數智賦能中心,持續開展科研攻關。目前,已獲得超1000件專利授權,超350篇論文發表,展現了強大的科研實力。
研發并投運生產管理系統、作業管控平臺、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先進系統和設備,以及完成大規模設備改造升級等重點工作任務,實現設備狀態智能監測、巡檢智能化、關鍵裝備國產化,全面提升電站安全管理的預見性、精準性和高效性。

開展設備改造升級調試工作
先試先用公司智能安全管控系統,從2024年系統投入使用至今,超過90個項目、3000人次的外包項目施工人員納入安全管理,電站安全管理數智化轉型再上新臺階。
文化鑄魂,匯聚發展動能
深入踐行長江電力“精益-責任”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立本興安 全心力行”安全文化,促進全體職工安全意識提升。積極開展安全管理提升創新實踐,總結提煉的“非對稱優勢”安全管理提升方法,獲三峽集團管理創新二等獎。
建立全廠安全生產聯合巡查常態化機制,將技術、工會、紀檢的監督力量融入安全監督,拓寬安全監督范疇,用創新舉措促進全廠職工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轉變。2023年,向家壩電站獲得“全國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精品工程”稱號。

開展設備巡檢工作
江河安瀾,系于大壩;大國重器,重在守護。向家壩電廠將立足新起點,以“不容有失”的政治擔當,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做大國重器的卓越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