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對外合作和學術交流,廣泛吸引實驗室外部力量參與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研究,共同推動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依據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省級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設立了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現予以發布2021年度申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熱忱歡迎和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積極申請。
本年度主要針對以下五個方向的研究內容予以支持,分為“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
(1)長江流域大數據存儲、質量控制與管理
研究面向電力生產、梯級調度、水文氣象預報和長江生態保護等公司業務需求的遙感數據產品質量控制和高效管理框架;研究實地測站、地面雷達、無人機、航空、衛星等多源、多時-空尺度數據的組織、存儲、質量控制與管理框架;以長江流域為研究區,研究與電力生產和消費有關的社會經濟、產業結構、人類活動等人文數據的組織、存儲、質量控制和管理框架。
(2)預報調度模型標準化通用接口研究
基于ArcHydro、OpenMP、OpenMI、OpenDA、MODELICA、FMI等技術標準,開展將水動力模型、水文模型、調度模型在模型建模、參數率定、模型運行、模型評價等方面的標準化研究,并形成可以通過容器技術部署的產品。
(3)長江流域直接觀測數據和遙感觀測數據融合與校正應用技術研究
研究建立連續性、分類等不同指標評價體系,評估主流遙感衛星降水產品在長江流域應用的精度和校正方法;研究融合地面測站、遙感高分(優于2m)數據和SAR衛星數據的水庫水位大尺度立體監測技術;研究多源遙感高分辨率數據與地面水文站實測數據的融合方法,以及構建大尺度、高分辨率的時-空連續水面等水文參數數據集技術。
(4)知識圖譜在長江流域數據構建技術研究
以梯級調度自動化系統為主要數據來源,借助知識圖譜工具揭示生產業務不同要素、記錄、數據之間的聯系,發掘其中的規律,為預報調度等生產業務提供切實的參考。以水力發電及水利領域的專業資料為基礎,利用成熟語義分析工具、三元體構建工具、圖數據庫等基礎軟件,構建與預報調度有關的知識體系,揭示水力發電及水利知識領域的動態發展規律,為學科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長江上游流域來水模式總結分析及對應調度思路研究
總結長江流域歷年來水特點、特征分類、調度模式,提煉總結長江上游流域來水模式,并結合近年來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情況,預估不同來水模式下長江上游流域水資源時空分配情況和不同情景下的長江干流梯級水庫水資源調度風險,作為中長期預報的前提,提出新形勢下大型水庫防洪調度、聯合優化調度策略,為保障水資源持續、優化利用提供科學支持。
(2)機器學習在中長期徑流預報中的應用
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圍繞氣象長期觀測資料、多模式氣象預報產品、高原冰川融水變化等開展研究,量化上游水庫調蓄影響,建立中長期徑流動態預報模型,提出不確定性來水條件下的梯級水庫中長期調度風險識別機制,為優化調度和風險評估提供理論基礎。
(3)金沙江中長期徑流趨勢分析研究
分析在氣候變化以及下墊面變化雙重影響下金沙江流域的年內和20-30天的變化規律,具體為金沙江流域石鼓、攀枝花、宜賓等主要控制斷面徑流在年際間的變化趨勢、周期性規律、年內的季節性分配規律以及30天趨勢滾動預報方法研究,識別徑流規律變化的關鍵表征因子,揭示徑流豐枯變化機理,指導長江上游流域的中長期徑流預測。
(4)金沙江流域等乏資料地區降雨產流規律分析
針對金沙江流域水文要素觀測站點稀疏、實測資料不足的問題,利用衛星雷達等多源觀測手段,挖掘整理水雨情歷史數據,分析流域地形、下墊面、氣象等自然地理因素對于流域產流機理的影響,總結乏資料地區降雨產流規律,研究徑流預報方法。
(5)長江流域洪水特征指標統計及與洪水過程關系研究
研究場次洪水科學劃分方法,結合長江流域拓撲結構,系統設計降雨、徑流事件的統計指標,定量刻畫長江上游不同流域暴雨的位置中心、離散程度、量級、面積、移動方向與速度等特征,科學描述不同洪水的組成、洪峰、峰型、洪量、漲幅等,并依據上述指標,挖掘降雨與洪水過程的關系。
(6)高精度網格降水指標統計與評價研究
針對降水預報產品的合理選用與釋用問題,開展高精度網格降水指標的統計與評價方法研究,客觀地評估各預報產品的定量降水預報能力,科學量化降雨預報用于洪水預報的可行性,為開展基于水文氣象耦合模式的洪水預報提供支持。
(1)三峽梯級電站水務計算精度問題研究
針對三峽、葛洲壩梯級電站兩壩間出入庫流量不平衡等的問題,分析葛洲壩出入庫流量、水頭、水頭損失等水務計算方法的合理性,重點研究葛洲壩電站與三峽電站水頭損失計算方法的差異,探究不同計算方法對三峽、葛洲壩梯級兩壩間水量平衡的影響,提出葛洲壩電站合理的水頭損失修正曲線和梯級電站水務計算方法,為提高梯級電站調度計算精度提供技術支持。
(2)三峽梯級電站聯合調度方案快速生成、可行域分析
研究金沙江下游~三峽梯級水庫群優化調度模型在復雜精細化調度要求下的運行水位可行域的構建方法,提出可行調度方案解集,并通過不同評價機制篩選可行解,快速生成能夠滿足多電網、梯級、電站等多級調度需求以及水庫群綜合利用要求的梯級水庫群優化調度方案,提供相關計算模塊和程序,為梯級水庫聯合優化調度提供技術支持。
(3)三峽梯級水庫汛期閘門優化分配及操作策略研究
基于金沙江下游~三峽梯級電站的調度規則、閘門操作規則等,考慮不同調度需求和復雜約束限制條件,建立梯級電站汛期閘門分配優化方法,推薦梯級電站汛期閘門的實時精細化操作策略,并提供相關計算模塊和程序,為梯級電站汛期調度提供技術支持。
(4)電力市場、新能源等對三峽梯級電站調度影響分析及響應策略研究
分析金沙江下游~三峽梯級電站受端電網的外部能源供給情況、負荷特性與未來負荷趨勢、受端電網的市場空間等因素對三峽梯級水庫群運行調度的影響及要求;考慮“3060”雙碳目標下,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給電網帶來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對梯級水庫群運行調度的影響及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電網需求及新能源加入梯級電站的調度響應策略,并提供相關計算模塊和程序。
(1)三峽梯級水庫聯合優化調度策略分析及調度規則提取
以金沙江下游-三峽梯級水庫群為研究對象,以各庫的調度規程與實際調度需求為指導,獲取不同時期的運行目標與調度邊界,根據梯級電站的優化調度模型,模擬計算汛期、蓄水期、消落期各電站優化調度方案集,分析單電站及梯級電站聯合的優化調度策略,并提取相應的調度規則,提供優化調度可行域圖,為梯級電站中長期優化調度提供指導和策略支持。
(2)可視化技術在長江流域防洪效益展示、調度方案及效益展示方案的應用研究
面向水庫群調度方案的調度過程、調度方案在梯級流域的調度影響、調度方案的人為影響效益、長江上游巨型水庫群攔洪削峰對中下游帶來的防洪效益等多情景展示需求,利用WebGIS等可視化技術研究實現包括水庫間水流規律、水庫運行、淹沒安全等多層次,直觀、多維的視覺集成方案與應用方案,提供相應設計樣例,提升科學調度信息化與調度可視化水平。
(3)實用化的三峽梯級調度方案事前、事中、事后評估指標及方法研究
面向金沙江下游~三峽梯級水庫群多目標聯合調度以及運行管理水平提升需求,開展事前、事中、事后全階段調度評估研究。建立事前考慮預報來水、電網需求、機組及線路檢修的多重不確定性,以及防洪、發電、生態等多目標綜合效益的調度方案評估優選體系;事中基于風險因子的動態識別評估以及調度方案調整更新體系;事后關于防洪效益、發電效益、生態效益、航運效益、供水效益、社會效益、人為調度影響、預報影響、調度提升空間等的調度綜合評價體系。設計科學合理的調度評價指標及方法,明晰梯級水庫群聯合調度水平及綜合效益發揮的潛在空間,并提供相關計算模塊和程序,為提升梯級水庫群聯合調度水平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4)三峽水庫泄洪與中下游河道水文響應規律研究
分析三峽水庫建成運行以來對長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水文情勢的影響,構建三峽出庫流量與中下游河道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的復雜響應模型,提出快速有效的三峽水庫運行對長江中下游防洪影響的估算方法,并提供相關計算模塊和程序,為三峽電站防洪優化調度和調度影響分析提供技術支撐。
(1)金下-三峽梯級水庫典型生態調度過程的綜合效益后評估
基于金沙江下游至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庫近年來生態調度典型過程數據,梯級水庫及其上下游河道的水溫、流速、流量、流場數據,魚類監測數據、藻類監測數據,建立金下-三峽梯級水庫典型生態調度效果評價體系,提出典型生態調度過程綜合效益評估方法,為實現金下-三峽水庫典型生態調度過程綜合效益的客觀、合理評估奠定基礎。
(2)長江流域庫區滑坡體、水華、水質、泥沙等生態環境安全監測與預報預警
針對長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流域,研究庫區滑坡體、水華、水質、泥沙等影響庫區安全和流域生態環境現象的發生、發展機理;研究其誘發因子、變化趨勢、發生范圍和時空分布特點,評估其對水庫運行、流域環境和周邊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效應等,研究可應用于實際生產的多尺度流域生態環境監測與預報預警技術、提出災害預報預警方案,旨在保障公司生產安全和應對流域環境災害風險能力。
(3)金下-三峽水庫梯級水庫群生態調度及其保護政策研究
梳理國內外各大流域水庫群所采用的有代表性的生態調度方法及其效果,在此基礎上,根據金下-三峽水庫梯級水庫群生態調度實踐,對當前生態調度方式進行合理性分析,提出梯級水庫群多目標調度條件下生態調度方式的改進方法,并開展以金下-三峽水庫梯級水庫群為代表的流域水庫群生態調度政策研究。
(4)金下-三峽梯級水庫生態流量校核及對長江中下干流保障程度研究
針對金下-三峽水庫調度規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資料中提出的生態基流和生態流量過程,提出當前長江上游流域新形勢、新邊界條件下生態流量量化方法,對金下-三峽梯級水庫已有生態流量進行復核,提出滿足流域新形勢、新邊界條件的生態流量,并研究在校核后的梯級水庫生態基流和生態流量過程下,對下游保護目標的保障程度。
(5)三峽庫區“碳源匯”功能與效應評價
研究與三峽水庫相關的碳存儲、碳排放現象和過程的機理和反饋機制;研究受水庫調節的庫區消落帶等生態系統“碳源”和“碳匯”的定量方法;研究三峽庫區“碳源匯”能力的多尺度監測、模擬和評價方法、以及庫區“碳源匯”功能的響應和調節機制。項目旨在闡明三峽庫區“碳源匯”特點,為公司制定減排增匯和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科學支撐。
1.凡國內外從事實驗室相關研究方向的教學、科研人員及碩士、博士和博士后且有固定依托單位的研究人員均可提出項目申請(本實驗室依托單位人員除外),均可在《指南》規定的范圍內提出資助申請。申請者必須是項目的實際主持人,不受理自然人提交的項目申請。
2.項目申請、評審立項、考核等程序將按照《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3.擬資助項目分為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兩個層次:其中一般項目7~12個,每項資助額度為5-8萬元,項目研究期限為1~2年。重點項目1~2個,每項資助額度為15-20萬元,且必須與實驗室固定人員聯合申報,項目研究期限不超過2年。
4.每項開放研究基金資助課題至少應發表一定數量的以實驗室為第一署名單位或以實驗室為通訊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的SCI/EI檢索論文(不包括會議EI)。其中一般項目至少1篇,重點項目至少2篇,署名單位中文格式為“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英文格式為“Hubei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Yangtze and Hydroelectric Science, China Yangtze Power Co.,Ltd., Yichang Hubei, 443000”。其他要求視項目內容進行增加。
1.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開始受理項目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9日。
2.申報單位須對申報項目進行初審,并簽署審核意見。
3.申報單位及個人應按相關要求提交項目申請書一式2份(以郵戳日期為準),同時報送電子版文件(包括申請書word版及蓋章后的申請書pdf掃描版)。
聯系人 : 華小軍
電話:13972010150
E-mail : hua_xiaojun@cypc.com.cn
通訊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建管中心5樓
郵政編碼 : 443133
附件:
? ? ??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開放研究基金申請書.doc? ? ? ?智慧長江與水電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管理細則 .doc